股票代码
000420

媒体关注
当前位置 :首页 > 三亿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 > 媒体关注 > 吉林化纤:用半个世纪编织中国化纤“丝绸之路”

吉林化纤:用半个世纪编织中国化纤“丝绸之路”

时间 :2019/7/10 来源:本站编辑 点击:8197

   中国化纤产业从起步阶段的跟跑、并跑到如今多领域的领跑,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。作为国内在化纤产业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老国企,三亿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从1960年建厂至今,经历了从辉煌到困境再到重现辉煌的巨大转变过程,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,吉林化纤始终保持着走在市场前沿的改革创新精神。回首1959年的隆冬,朔风劲吹, 瑞雪纷飞,一小队创业者冒着严寒在距吉林市15公里的松花江畔,树起了“吉林市人造纤维厂筹备处”的木牌。1960年9月,年产3400吨粘胶短纤维项目破土动工。创业者们住地窖迎风雪,不畏万难,在苦与累的难忘岁月中,为中国纺织丝绸之路的延续开启新的生命里程。
    如今,在董事长宋德武的带领下,公司已发展成以化学纤维生产销售为主,总资产174亿元,下辖及管理26家企业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。其主导产品包括人造丝、腈纶纤维、竹纤维、碳纤维、化纤浆粕、纱线六大系列450多个品种,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、市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一带一路,丝连千家万户,吉纤人用艰苦卓绝、开拓进取、改革创新走出了一个老国企转型升级、创新发展的生动样本。

    创业回眸 从粘胶短纤到多种纤维并举

    1964年4月19日,随着纺丝女工谭淑琴激动地踩下第一个纺丝泵、压下第一根曲管,第一束洁白的银丝喷涌而出。“建厂初期,工地上没有什么宿舍,当时更没有专用铁路线,原料都是靠人拉肩扛往里运,半夜来半夜运,早上来早上运,大家有一股干劲,争取早日把这个化纤厂建成。”回想建厂的艰辛,吉林化纤厂原机动处处长何忠玉记忆犹新。时年8月,吉林市人造纤维厂正式宣告竣工投产。
    为了不再受制于人,也为了企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,1986年4月1日,伴随着长丝工程开车典礼的鼓乐声声,吉林化纤实现了从单一短纤产品到长丝产品的拓展,迈出了长足发展的历史性一步。“建长丝是边学边干,当时大家都非常辛苦,连饭都顾不上吃,基本上都是安一台纺丝机,安完以后,马上就刷油防腐,试运行。”吉林化纤公司原机动处处长张泰茂告诉《中国纺织报》记者,艰辛的探索实践终于换来了“白山”品牌人造丝,并征服了苛求完美的日本市场,进而占领了欧洲高端市场。
   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,在国有企业优秀带头人付万才的带领下,吉林化纤踏上了“高速度、快节奏”发展的新航程。1.8万千瓦自备电站,1.5万吨粘胶短纤维移地改造,900吨、1400吨、2950吨、5600吨、2200吨人造丝项目扩建,无不凝结着吉纤人的智慧和汗水。
    为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,1989年,兴建了吉藁棉浆厂,保证了稳定的原料供应。到2000年5月,粘胶短纤维产能达到3万吨,并摘取了中国化纤产品最高荣誉——国家银质奖章;人造丝产能达到1.7万吨,荣获“全国用户满意产品”、“中国名牌产品”称号。
     “一枝独放不是春,百花争艳春满园”。在扩建粘胶纤维的同时,吉纤人把瞄头指向了与国际接轨的腈纶纤维,向着跨入大化纤企业的目标迈进。建设者们战严寒、斗酷暑、筹资金、抢进度,仅用了30个月时间,1998年5月29日,六万吨腈纶工程实现了一次投料开车成功,一次出合格品,创造了国内同类项目投资最少、建设工期最短、达产达标最快等诸多纪录。
    从单一产品发展到粘胶短纤维、人造丝、腈纶纤维、化纤浆粕四大系列产品,从吉林省化学纤维厂改制为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,再到1995年7月29日,一个集国有资产经营、化纤生产、商业贸易、建筑安装于一体的三亿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注册成立,1996年,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,无不彰显着国有纺织长足发展的强劲势头。
    近年来,乘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,吉林化纤在做大腈纶,做精粘胶,做强原料基地,做优竹碳产业的战略指引下,迎来了科学发展的划时代变革。2005年,公司依托竹纤维、麻纤维的专利技术创建了纺织行业首个产业联盟——天竹联盟;“十二五”初期,首创湿法二步法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工业化生产专利技术,2011年11月,国家火炬计划产业项目年产5000吨碳纤维原丝工程建成投产,开创了国内原丝规模化生产工艺的先河。并组建了吉林省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,投身国家碳纤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,为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    升级崛起 围绕“三、四”做大企业

   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东北区域优势的减弱,老国企在前行过程中难免遇到新问题。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,转型升级、创新发展始终让吉纤人不敢放松。顶着“三期叠加”的经济下行压力,宋德武带领企业按照“夯实主业,加快升级,适度多元化”的发展战略,立足“整合优化、提高效率、内拓外联、双轮驱动”的工作思路,积极调整三产,运作三资,提升三效,提高三率,以三结合促三化升级,踏上了逆势崛起、转型升级的强企之路,“我们从几十年前的跟跑到并跑再到力争领跑,不仅需要技术创新,更需要思维和管理的创新。”宋德武如是说。
    基于这样的思路,企业发展的对内深耕和对外合作的双轮驱动战略路线逐步明晰,而这些战略可以用几个“三”来概括,即积极调整三产:产权、产业、产品结构,积极运作三资:资本、资产、资金,提升工作效率、管理效率、经营效率,提高产销率、毛利率、新产品贡献率;积极实现三结合:推动产融结合、产资结合、产销结合。
    对于三资如何运作做活企业,宋德武强调,“关键是要转变思维”,从纤维生产到做活企业,公司先后两次利用A股市场成功融资26.2亿元;开创碳谷公司“新三板”融资平台,首次募集资金近3亿元;引入混合所有制,与浙江精功集团合建大丝束碳化生产线,实现了产业与资本的有效对接。一方面深化供给侧改革,最大限度发挥资源、产业、渠道、技术优势和效率,盘活存量,升级增量,优化总体布局,企业各板块呈现出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。另一方面,实行资金统一调度,提高周转和使用效率。
    有了更多灵活的资本,也给三化升级做强企业带来机遇。宋德武进一步诠释了“三化”的含义,“传统产品优质化升级做高,规模产品差别化调整做宽,新产品产业链一体化延伸做长。”一是将已有产品人造丝匀质化、大型化、细旦化、连续化升级改造,提升产业链效率30%以上,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细旦多孔丝实现了对蚕丝的真正替代;二是腈纶产品拓展市场,相继开发出有色、阻燃、扁平、华绒等一大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新品种,被授予“国家差别化腈纶研发生产基地”;三是借助天竹联盟、碳纤维联盟协同创新平台,推动产品与客户同步升级。目前,“低成本、大丝束、通用化、高品质”碳纤维原丝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%,25K、48K、50K大丝束填补了国内空白。
    除了围绕“三”实施的具体策略,四型创新做优企业也是吉林化纤探索的新模式。说起四型创新带来的优势,宋德武颇为兴奋,侃侃而谈,“四型创新主要指以客户为中心型、效率驱动型、工程技术型和科技研发型创新”。
    企业通过建立客户“大数据”系统,分三层次与客户深度融合,积极对接质量提升、技术开发、产业链合作,实施了定制服务,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客户粘性。在效率驱动创新的过程中,以自动化、信息化提升传统产业,自主研发的自动运输、自动装车、自动打包等机器代人系统,应用全球首条全自动毛条生产线,使工作效率比传统生产线提高30%;流程再造、冷热分流、清浊分流,跨界、跨区域整合资源、循环利用,腈纶和人造丝能耗分别下降33.3%和50%。通过工程技术型创新,与上下游供应链合作开发,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,将技术资源整合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,实现了锅炉超低排放,废气治理去除率达到90%以上。不可或缺的科技研发更实现了向科技创新要效益,向自主研发要市场,增强柔性供给,为实现行业领跑夯实基础。

三亿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 © 版权所有

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 吉ICP备05000633号-1 吉公网安备 22020202000212号